公告版位

目前分類:糖尿病 (1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水果太甜,糖尿病不能吃?養生十字口訣快筆記

不管是那一種糖尿病,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控制血糖濃度,將血糖值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,糖尿病飲食是以均衡飲食飲概念為基礎,糖尿病的長期控制目標是降低、減緩、或完全防止併發症的產生,所以除了定按時服用降血糖藥之外,飲食控制及規律適度的運動及正常生活是相當重要的方式。

水果其實不管吃起來的滋味是甜還是酸,經過腸胃消化後,其實在體內產生的醣量是一樣的。所以說只要學會控制適當份量以及食用時機,就不用擔心血糖值不穩。建議每天攝取2份水果,而且最好是當作早點、午點,與正餐分開吃,避免同一餐攝取太多醣類。

養生十字口訣,飲食策略一次搞懂!

文章標籤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胰島素施打3個月 禿頭處長黑髮

全球糖尿病猖狂,但台灣對胰島素訛傳嚴重,以致失控的血糖沒有效治療,造成洗腎第一,併發症都在世界列名前茅。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昨(10)日表示,臨床觀察發現,許多男性病人在未看診前掉髮嚴重,但是經過胰島素治療後,禿頭部位都長許多黑色頭髮出來。

當處於糖尿病前身的葡萄糖失耐,會有掉髮現象。醣化血色素持續大於10%,就會更明顯掉髮。臨床經驗發現,使用胰島素3個月以後,血糖控制稍稍穩定,頭髮就會再恢復生長,且新長的頭髮多已以黑色為主。

文章標籤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降血糖藥吃錯時間 阿嬤頻頻頭暈

一名年長阿嬤服用降血糖藥,一天需要服用一次,因為怕忘記,阿嬤都在早餐後吃藥,只是每次吃藥後,就開始感覺天旋地轉、頭昏眼花,阿嬤受不了這種藥物副作用,便自己停藥,結果血糖一直控制不好。

改變用藥時間 藥物副作用大為減少

後來這位阿嬤與社區藥師聊到這現象,藥師研判,可能是阿嬤早餐吃得比較少,導致用藥後產生低血糖症狀。便建議阿嬤改成午餐後,或吃較多食物時用藥,阿嬤改變用藥時間後,果然就不再出現低血糖不適症狀。

文章標籤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胰島素分泌較差 不胖也得糖尿病

 

糖尿病不一定與肥胖有關,研究顯示,受基因、腸道功能及飲食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,部分東亞黃種人即使外型不肥胖,卻因為胰島素分泌差、體脂率高而仍然罹患糖尿病。醫師指出,糖尿病患的下一代有2成至6成也會罹患糖尿病,應及早控制飲食以降低發病風險。

文章標籤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少量多餐控血糖落伍了! 你該這樣做
文章標籤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無症狀 罹病20年恐失明

血糖高低攸關糖尿病患生命長短,許多病友都有監測血糖的習慣,不過,卻忽視定期檢查眼睛的重要性。醫師指出,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,但視網膜病變完全沒有徵兆,不會感到痛覺或搔癢;一旦視力模糊就來不及,最快20年內面臨失明。

 

文章標籤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糖友控血糖有學問 防併發症飯後血糖是指標

控制血糖是糖友們最重要的任務,但你知道嗎?控血糖也有學問,想要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發生,光降低「空腹血糖」可不夠,讓「飯後血糖」不超標更是糖尿病病友維持健康的重要課題!

為迎接世界糖尿病日(11月14日)的到來,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特別以「糖尿病病患的健康飲食」為主題,提醒糖友只要透過正確飲食習慣,控制好「飯後血糖」,進而改善糖化血色素,糖尿病患者也能夠擁有健康美味人生!

文章標籤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糖尿病熟女腰圍超標 血糖難控制

 

體重正常就沒關係?小心「虛胖」也會增加糖尿病惡化和死亡的風險!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,國內40歲以上糖尿病病友,近7成有BMI過重或肥胖的情形,但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者卻高達6成;即使是體重正常,近5成女性病友的腰圍超標,比例是男病友3.5倍以上,長期不利血糖控制,恐會增加截肢和死亡的風險。

 

文章標籤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腳麻 糖尿病神經病變作怪

新竹一名五十歲的婦人,接連兩個月出現腳 麻的症狀,甚至雙腳還有灼熱、刺痛感,原本以為天候轉涼不以為意,不料這幾天洗澡時,雙腳感覺不到水的泠熱。婦人的朋友研判可能是中風的前兆,嚇得婦人趕 緊求醫,經過醫師詳細診斷後,發現婦人腳麻等症狀,竟然是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起,經藥物治療後,目前已逐漸恢復健康。(彭清仁報導)

�x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周秉箴表示,這名五十歲的黃姓婦人,平常不但工作勞累、沒時間運動,甚至為了減重,不吃正餐只吃水果,長久下來竟累積成糖尿病。

文章標籤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糖尿病併發心血管疾病 推算近5千患者因此喪命

糖尿病併發心血管疾病機率是一般人2至4倍,其中第二型糖尿病患超過5成,主要死因為心血管併發症。以衛福部公布「103年國人死因統計」結果推算,近5000名患者因此喪命。現在並無單一糖尿病藥物對於心血管疾病,能降低發生機率或減少死亡率,此情況如同沒有安全氣囊的汽車,只能期待車主遵守交通規則,避免發生意外。

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醫師指出,其實糖尿病引發心血管併發症問題相當常見,過去使用的控糖藥物,並無法降低其風險或死亡率。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平均比一般人少活12年,因此如何減少心血管風險及死亡率,成為糖尿病照護的重要指標。

文章標籤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糖尿病患者都知道,白飯、麵包等澱粉類食物,容易使血糖在短時間內升高,因此許多糖尿病友不敢吃澱粉類,甚至誤以為白飯吃得越少越好。不過,完全不吃主食類,恐增加腎臟負擔,甚至造成酮酸中毒。營養師建議,透過4個小祕訣,選擇低升糖指數(Glycemic Index;GI)的澱粉類食物,糖友也可以安心吃主食!

 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肥胖與死亡率關係明確

肥胖與死亡率的關係明確,依據97篇研究的統合分析顯示,肥胖者整體的死亡率比起正常體重者高出18%。若依據個別死因分析,肥胖族群(指身體質量指數[BMI] : 25到50 kg/m2),每增加5kg/m2的BMI值,相關慢性病的死亡率即明顯提升,包括缺血性心臟病、腦中風、糖尿病、惡性腫瘤及呼吸道疾病等,其中又以糖尿病為最 (風險比是2.16)。

尤其不論針對哪一民族的研究,都發現肥胖與糖尿病呈現強烈相關性。在台灣,95%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,7成以上都是過重或肥胖體型。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糖尿病友在飲食上最重要的任務,就是吃對食物,妥善控制血糖。以蔬果來說,許多水果的糖分都很高,該怎麼吃才能避免血糖波動?另外,營養師指出,多數蔬菜的糖分都不高,可安心食用,但是,民眾容易將南瓜、蓮藕等食物誤認為蔬菜,吃多容易造成血糖波動,不可不慎!

南瓜蓮藕非蔬菜 吃葉菜類較安心

不少民眾都以為,蓮藕、皇帝豆、南瓜、山藥屬於蔬菜類。營養師陳柏鈞指出,其實這些食物屬於全穀根莖類,也就是所謂的主食,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高, 容易造成血糖波動,糖友必須控制食用量。另外,胡蘿蔔雖屬於蔬菜,卻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;建議糖友,吃蔬菜時盡量選擇葉菜類,如菠菜、大白菜、高麗菜、 油菜。

ro37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